從單軌助人到雙軌互助,盡孝處處有人幫

    「全國互助連線」緣自於歐美日等國的「時間貨幣」、「時間銀行」觀念,並融合在地習慣與觀念延伸發展而來的「互助」方案。「時間貨幣」概念興起於1980年代的美國,而後擴至全球;全世界有超過1000個以上的「時間銀行」(Time banks)組織。這種概念是用自己的勞務或知識,提供他人解答或幫助,來換取自己需要的服務,是一種非經濟交換方式的交易。美國芝加哥、英國倫敦等城市在這幾年,開始意識到,幫助別人、為人付出得到的回饋與尊重,讓他們覺得被需要,而有存在感。以美國華盛頓特區等幾個大城興起的「時間幣」(Time dollar)組織,以及日本的「照護門票」(tickets for caring relationship)系統,正是城市居民渴望認同的產物。
  
  弘道於民國84年創始之初,即在全國各地積極推動雙軌互助的概念,志工提供志願服務的同時,若有需求可隨時提領服務。幾次改革後,於民國99年正式成立「全國互助連線中心」,更進一步以有系統、有組織的方式逐步在全國佈點,鼓勵有意願或已從事老人志願服務的團體申請加入成為互助據點,藉由該團體的聯絡人進行協調聯繫,當志工有需要時可立即獲得協助,並且共同照顧志工的遠地家屬。期待更多老人照顧領域的志願服務單位共同加入,期待透過互助的力量,將老人的照顧負擔轉換成在地凝聚的互助力量,推動行孝零距離的互助文化,讓臺灣高齡社會發展不再是危機,而是發展契機。
  
  112年弘道在準備邁向超高齡社會的時刻,互助連線在「推廣互助」的階段性任務也已完成,決議互助連線再次轉型,期盼未來志工們仍然彼此守候成為互相的依靠,服務的過程中也不忘互助精神,發展出各式 各樣的在地互助模式,一起迎接百花齊放的互助時代,進而實踐台灣在地安老的願景。

服務資訊
核心價值:互助、信任、盡孝
核心理念:

以助人為出發點,延續台灣獨有的互助人情味,建立多個以區域為單位的友善志工互助生活圈,並且串聯所有互助生活圈共同照顧志工遠地親人,使志工能夠信任彼此的服務、無後顧之憂,並有足夠的能量繼續服務他人。

服務對象:

互助據點之志工、志工家人

全台互助據點分布圖

服務故事分享
【互助連成一條線 年節掃除便實現】

    高齡91歲的志工陳爺爺,前年的小中風後要將家中的大型傢俱移開清理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透過互助連線的申請、確認需求以及媒合,志工夥伴們一起至家中協助爺爺奶奶大掃除。

    這次主要協助清理大型傢俱底下的灰塵以及因油煙而薰黃的廚房牆面,志工們分成兩組行動,而爺爺奶奶也沒有閒著,一人協助一組幫忙洗抹布、遞報紙,與志工們合作無間!爺爺看著亮晶晶的牆面笑得合不攏嘴,說到:「唉呀!有互助連線真好!謝謝你們!」

【互助到家 到府服務的物理治療!】

    新北服務處志工站站長今年已71歲,因不慎跌倒加上延誤就醫以及誤診導致一週後才緊急住院開刀治療,但開刀後的復健成了大問題。因此社工為站長提領互助連線,協助媒合導入物理治療,治療過程輕鬆、動作簡單,並且在家就能做,因此站長願意主動練習,復原狀況進步飛速,讓站長及太太都非常開心!

    但其實在媒合過程中,站長一度因為不想麻煩別人而婉拒協助,透過社工積極的鼓勵與說明,每次的療程也都陪伴在身邊,才讓站長與太太驚呼:「我都不知道互助連線可以這樣使用!太感謝有這個方案了!」互助連線不是單純只能服務遠地親人,而是當志工有需要時,就能夠及時協助媒合提供服務,照顧我們的志工,讓志工能夠無後顧之憂的繼續走在助老的路上!

想知道更多資訊?歡迎至互助連線網路平台觀看更多內容!

洽詢專線
電話:(04)2206-0698 #627  康社工

電子信箱:a0162@hondao.org.tw

檔案下載


2020

推動全台互助生活圈,並且串聯全台之互助生活圈共同照顧志工的遠地親人,使志工能夠信任彼此的服務、無後顧之憂,並有足夠的能量繼續服務他人。

2019

截至年底,共有98個互助據點分布於全台各地,2019年全國互助連縣共計服務544位志工,提領案件多為團體提領形式,媒合成功比例約90%,今年度提領之互助類型仍多元,包含慶生、關懷、傳情、高齡志工關懷、敬老旅遊、心靈工作坊、社區交流計畫等互助模式。

2018年

今年盤點過互助連線據點數據共有90個,服務414位志工,申請案量49件,媒合成功的比率約70%。

2017年

互助據點增加到108個,2017年全國互助連線共計服務414位長輩。提領性別比以女性居多逾63%;年齡比則以66-75歲之間最高,佔有42%,平均年齡為70.4歲,最高齡提領者為102歲。於本年度舉辦共3場互助分享座談會,共22個單位126人次共同參與。並透過演講、說明會、會議等方式影響人次累計達253人次。

2016年

互助據點成長到83個,2016年全國互助連線共計服務218位長輩、7個團體。在提領類型的分佈,仍以慶祝會類型的互助服務類型最多,跟104年相比,關懷、圓夢等提領升高到兩成。
在3月份接受台中市志願服務推廣中心「溫馨台中第11期」採訪,介紹「弘道互助連線」

2015年

全國互助連線之服務據點,共計有72個互助據點,共計服務157名長輩,其中以慶祝類占最多,如各式各樣的慶生會、母親節、父親節慶祝活動。

2014年

今年持續推動互助連線據點普及化,使申請提領更便利,互助項目多元使服務更貼近提領需求;此外,於本會助老通訊中刊登互助情報專欄,及辦理交流分享會,建構互助據點交流平臺,截至6月止,全國共成立68個互助連線據點。

2013年
4月 接受萬海航運慈善基金會「停泊棧」刊物採訪《老人服務 互助大連線 原來,愛可以這樣加碼》
8月 協力宜蘭縣政府發展「高齡志工銀行計畫」

◎全國共計成立65個互助連線據點,完成940個提領。

2012年
2月 於新竹市衛生局辦理時間銀行座談會
5月 新研發「感恩傳情」搭配母親節慶互助點志工可提領傳情
6月 完成全國互助連線推動委員會組織章程,提供運作策略方向
2~6月 辦理分區教育訓練及成果分享會,共8場次。

◎全國共計成立52個互助連線據點,完成550件提領。

2011年
3月 全國互助連線中心SOP手冊初稿完成
7月 協力配合銘傳大學公共事學系進行『我國實行時間銀行困境之研究-創新擴散觀點』研究論文
12月 辦理全國互助連線分享座談會

◎全國共計成立43個互助連線據點,完成99件提領。

2010年
3月於台北致理技術學院進行全國互助連線服務宣廣。
4~10月針對青年志工辦理「長者慶生會互助服務培訓」,共5場次。
6月3日「兒女心‧志工情--全國互助連線中心」揭牌。
6月3日與弘光科技大學老人福利與事業系合辦「99年時間貨幣座談會」,邀請日本時間銀行創辦人久保田雅子至台灣交流。
7月成立「全國互助連線推動委員會」。
8月再次發行社區互助報。

11~12月於北中南東四區辦理「捲動社區‧延續感動分享會」,共4場次。

2009年
2月辦理「時間貨幣交流座談會」台北場次。
3~5月發行時間貨幣電子報。

5月彙整各國時間貨幣發展經驗和實務操作經驗資料庫,並提供資訊服務諮詢。辦理「時間貨幣座談會」嘉義場次。

2008年
3月與台北市北投社區大學合作辦理「台北市志工人力時間銀行國際交流座談會」,邀請日本活力俱樂部會長分享日本人力時間銀行推展內容。
9月青輔會補助辦理「北國與南島的對話—日本鄉村型社區時間貨幣深度探索計畫」至日本實習參訪。
10月日本學者廣田裕之到本會,介紹韓國、阿根廷、德國等時間貨幣之資訊。

12月辦理「時間貨幣交流發表會」。

2007年
5月辦理「時間貨幣座談會」。
6月辦理「時間貨幣實務工作坊」、發行社區大字報創刊號。
7~12月獲青輔會補助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捲動社區互助力」行動計畫,結合弘光科技大學老人福利與事業系學生組成青年團隊,到台中市福和社區推展時間貨幣概念。
8月於弘光科技大學辦理「志工人力時間銀行永續發展研討會」。
9月於台南縣、市「培訓種子教師工作坊」中,針對辦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之負責人及核心幹部進行「時間貨幣之運用」課程。
11月受邀參加靜宜大學「社區服務事業工作坊」分享時間貨幣方案經驗。

12月協助台南市大恩社區、長榮社區發行專屬互助券。

2006年
7月林依瑩執行長赴香港瞭解聖雅各福群會辦理之「社區經濟互助計畫」
9月台中縣龍井鄉的龍龍幫幫家族成為台灣第一個使用時間貨幣的社區
9月獲青輔會補助至日本東京進行「日本時間貨幣學習創意行」參訪,與日本財團法人SAWAYAKA福祉集團進行深度訪談

12月辦理「一起玩時間貨幣吧」—分享會與社區徵選說明會。

2005年

為落實社區照顧,推動「社區互助團體」,將志工團體以生活圈照顧網絡的概念,推動組織「幫幫家族」,建立「你幫我、我幫你」的互助社區。

2004年
進行通盤性檢討後聘用專業人力投入服務,再次積極推動全國志工連線計畫。為配合「挑戰二○○八---國家發展計畫」正式更名為「志工人力時間銀行」。
2002-2004年

因著各服務處積極投入照顧產業相關服務,工作模式以個案工作為主,對於社區工作及社區營造的專業投入較少,造成全國志工連線計畫的推動明顯萎縮。

2001年

政府公佈志願服務法,志工服務邁向新里程

1995年
推動「全國志工連線計畫」,主張聯合眾人的力量共同來推動老人福利,志工服務老人可儲存服務時數供自己老年提領使用或立即交換服務遠地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