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
|
2025/03/20
2024年外出行動暨營養餐食調查報告
弘道投入高齡服務邁入30年,為能更瞭解及掌握本會這個階段所服務的長者樣貌,以長者的外出行動及營養餐食議題做為本次調查的主題方向,調查內容包含長者基本資料、身心健康與行動力狀態、外出行動狀態包含平常外出情形及交通運輸規劃與使用情況、以及餐食營養狀態,如平常的飲食情形、餐食營養知識概況及營養攝取情形等,經由量化調查研究方式,分析出本會長者對於外出及營養餐食的困境,作為未來制定與推動高齡友善服務的參考。
本次調查採派員實地訪問調查方式進行,以本會提供個案服務的31個志願服務團隊及21個本會經營的實體場域之10縣市為調查範圍,針對本會依據開案標準流程,且仍在案的年滿65歲以上的長者、45歲以上身心障礙者及55歲以上原住民者的個案為調查對象,調查期間為2024年5月20日至7月19日,共計收到1035份為有效樣本。
調查結果
【基礎概況篇】
依據調查結果顯現,本會預防照顧服務的長者樣貌以獨居、超過80歲的高齡長者為主,長者多居住一樓或無電梯的公寓;整體健康狀況,患有慢性疾病比例較高,以高血壓最多,其次為骨骼疾病,長者外出行動多以穩健不輔助工具的方式,長者外出活動範圍除定期就醫外,多以住家鄰里短距離型的日常生活需求如購物、運動散步和鄰里社交為主,此外,外出方式多以步行方且獨自一人無人陪伴的情形為主。
【外出行動篇】
調查中可見,除交通設施與無障礙環境不足等限制之外,困住長者無法外出的兩大主因則是:生理健康限制及心理情緒因素,尤其是自覺狀態不佳產生的心理壓力和情緒憂鬱會讓長者對外出心生畏懼,擔心自身行動力不足或對身體狀況感到不安而限縮自己留在家中。進而造成長者的外出形態出現了改變,其可能影響長者的社會連結出現斷裂,間接造成了長者的孤獨感,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在高齡與獨居人口急遽增加之下,如何深化高齡獨居長者的社會連結,是一個令人值得探索的議題。
給予推展長者外出行動相關服務的建議:
一、持續推動與深化健康促進計畫,降低對外出行動的影響
【營養餐食篇】
調查發現,48.7%的長輩自己煮三餐,而一天三餐都獨自用餐的長輩高達51.3%;此外,將近81%的長輩自覺吃得營養均衡,但實際調查卻僅有6%真正達到國健署建議的每日營養攝取量,顯見長者自覺飲食營養均衡程度與實際營養攝取情形落差極大。然而,在總分9分的營養知識題中長者的平均得分僅有4.8分。
依據調查顯示高達9成長輩每天其實會吃足3餐,且85.8%的長輩過去三個月並未因健康狀況而出現進食量減少的情形,但卻有76%的長輩在過去三個月出現體重降低的情況,雖然體重降低有不同的原因,且人體對食物營養的吸收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因此,若無法注意飲食的均衡攝取,就算一天三餐都有吃足,對長輩的身體健康可能還是無法達到真正的助益。因此,對照整體均衡飲食以及營養知識分數的調查結果,長輩們是否能真正吃得營養又均衡,相當值得關注。
給予推展長者營養餐食相關服務的建議:
一、加強正確餐食營養觀念宣導,設計圖像式宣導教具包輔助說明。
二、關注長者用餐情形,除自覺感受外,延伸詢問實際用餐內容,協助看見落差進而嘗試調整改變。
三、鼓勵長者走入社區參與共餐等各式活動,除增加社會參與外,更可獲得營養知識及透過共餐兼顧營養攝取。
四、開發與連結餐食相關廠商或單位,合作研發簡易食材包或提供長者所需營養物資。
2024弘道外出行動調查報告
2024弘道高齡餐食調查報告
報告全文可點擊後下載,若有引用請註明出處
本次調查採派員實地訪問調查方式進行,以本會提供個案服務的31個志願服務團隊及21個本會經營的實體場域之10縣市為調查範圍,針對本會依據開案標準流程,且仍在案的年滿65歲以上的長者、45歲以上身心障礙者及55歲以上原住民者的個案為調查對象,調查期間為2024年5月20日至7月19日,共計收到1035份為有效樣本。
調查結果
【基礎概況篇】
依據調查結果顯現,本會預防照顧服務的長者樣貌以獨居、超過80歲的高齡長者為主,長者多居住一樓或無電梯的公寓;整體健康狀況,患有慢性疾病比例較高,以高血壓最多,其次為骨骼疾病,長者外出行動多以穩健不輔助工具的方式,長者外出活動範圍除定期就醫外,多以住家鄰里短距離型的日常生活需求如購物、運動散步和鄰里社交為主,此外,外出方式多以步行方且獨自一人無人陪伴的情形為主。
【外出行動篇】
調查中可見,除交通設施與無障礙環境不足等限制之外,困住長者無法外出的兩大主因則是:生理健康限制及心理情緒因素,尤其是自覺狀態不佳產生的心理壓力和情緒憂鬱會讓長者對外出心生畏懼,擔心自身行動力不足或對身體狀況感到不安而限縮自己留在家中。進而造成長者的外出形態出現了改變,其可能影響長者的社會連結出現斷裂,間接造成了長者的孤獨感,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在高齡與獨居人口急遽增加之下,如何深化高齡獨居長者的社會連結,是一個令人值得探索的議題。
給予推展長者外出行動相關服務的建議:
一、持續推動與深化健康促進計畫,降低對外出行動的影響
1. 鼓勵長者定期健康檢查,導入自我管理計畫得以追蹤及控制慢性疾病,減少慢性疾病對外出行動的影響。
2. 深化健康促進計畫,透過健康檢查或搭配體適能檢測的檢測數據結果,提供客製化之健康促進課程。
3. 定期進行憂鬱情緒篩檢,提供合適的心理支持計畫,使長者保有穩定的情緒面對內心的不安與壓力。
二、促進鄰里互助活動,增強長者的社會參與1. 串聯社區資源照顧服務,整合正式與非正式的社區資源照顧網絡,搭起協力服務計畫,使長者獲得多元的照顧支持性服務。
2. 賦予志工清楚明確的陪伴任務,如提供每周、每月至少一次陪伴長者外出散步、定期安排至鄰居家串門子活動等多元的關懷陪伴活動外,有助於增加有伴外出機會與外出安全感。
三、提升無障礙設施與社區交通服務1. 優化無障礙的人行道與交通運輸設施完善無障礙設備規劃,確保行動不便的長者使用輔具外出,降低外出辛苦感受。
2. 於公共運輸不發達或高齡人口較多的地區提升公共運輸系統便利性,提供長者便捷的接送服務。
3. 加強社區交通資訊服務,建立容易理解的圖像化交通引導路線系統,降低長者使用困擾,建立長者使用信心。
4. 針對公共運輸等相關服務人員推動識老教育,優化服務流程及硬體設備,以提高長者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意願。
【營養餐食篇】
調查發現,48.7%的長輩自己煮三餐,而一天三餐都獨自用餐的長輩高達51.3%;此外,將近81%的長輩自覺吃得營養均衡,但實際調查卻僅有6%真正達到國健署建議的每日營養攝取量,顯見長者自覺飲食營養均衡程度與實際營養攝取情形落差極大。然而,在總分9分的營養知識題中長者的平均得分僅有4.8分。
依據調查顯示高達9成長輩每天其實會吃足3餐,且85.8%的長輩過去三個月並未因健康狀況而出現進食量減少的情形,但卻有76%的長輩在過去三個月出現體重降低的情況,雖然體重降低有不同的原因,且人體對食物營養的吸收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因此,若無法注意飲食的均衡攝取,就算一天三餐都有吃足,對長輩的身體健康可能還是無法達到真正的助益。因此,對照整體均衡飲食以及營養知識分數的調查結果,長輩們是否能真正吃得營養又均衡,相當值得關注。
給予推展長者營養餐食相關服務的建議:
一、加強正確餐食營養觀念宣導,設計圖像式宣導教具包輔助說明。
二、關注長者用餐情形,除自覺感受外,延伸詢問實際用餐內容,協助看見落差進而嘗試調整改變。
三、鼓勵長者走入社區參與共餐等各式活動,除增加社會參與外,更可獲得營養知識及透過共餐兼顧營養攝取。
四、開發與連結餐食相關廠商或單位,合作研發簡易食材包或提供長者所需營養物資。
2024弘道外出行動調查報告
2024弘道高齡餐食調查報告
報告全文可點擊後下載,若有引用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