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
|
2021-09-28
528萬屆退熟齡族即將成為新老人世代 我的老後不是夢,「熟齡調查報告」教你活出精采人生!
媒體露出
面對老這件事情,你準備好了嗎? 臺灣高齡的腳步越來越快,3年前的2018年才剛進入老年人口達14%的高齡社會,轉眼國發會已向下修正預估4年後的2025年,更將進入老年人口達20%的超高齡社會,亦即每5人中就有一位65歲以上的老人!依據內政部最新統計,臺灣50歲到64歲有528萬人,這群即將陸續進入老年生活的熟齡族,還有政府部門,準備好了嗎?知道成長在台灣開始經濟起飛與教育逐漸普及下的熟齡族老後生活,需要甚麼嗎?
有鑑於此,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串門子社會設計有限公司以及社團法人中華金點社區促進聯盟三單位共同針對「社會支持」、「健康促進」、「退休生活」、「經濟安全」、以及「友善空間」五大面向發布一份「熟齡生活調查報告書」,希望透過這份調查報告讓大家在變老之前做好準備,並幫助相關服務提供單位與政府部門能及早思考適切的服務設計,共同活出精采的人生。
這次調查自2021年3月開始針對全國北中南19個縣市且年滿50-64歲的熟齡人口進行抽樣電話調查,有效樣本數為1,000人,男女比例各佔一半,調查在95%信心水準內,抽樣誤差為±3.1%。
「熟齡生活調查報告書」中更發現熟齡族害怕的幾件事情包括了孤獨、沒錢、以及擔心運動不足影響健康、甚至對於自己未來老後的居住環境感到擔憂。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推動以50歲以上熟齡族與65歲以上老人共同組隊的不老棒球聯盟中,現年57歲身為台中飛鷹隊領隊的王惠玲,年輕時在北部從事美髮業,因為家裡奶奶年紀大無人照料,單身且與祖孫情深的惠玲結束北部美髮業工作回到台中照顧奶奶,從照顧中她看見自己奶奶老後失能加上憂鬱纏身,擔心自己老後也會一樣孤單憂鬱,於是透過朋友介紹參加社區志工服務,並進而協助社區成立不老棒球隊並擔任領隊一職。王惠玲提及,透過加入社區志工行列以及擔任不老棒球隊領隊,不僅認識許多新朋友,更讓生活充實豐富,並打出身心健康的老後,避免步入老後孤單憂鬱的困境,她覺得生活有重心對於將步入老年的熟齡族非常重要,更鼓勵熟齡朋友都能走出來多結交朋友拓展生活圈,避免落入社會支持度低的孤單中。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林博樺執行秘書舉例提及,位於雲林虎尾的惠生藥局,以創新的空間改造,引進日本預防醫學的運動器材,為熟齡族及長輩們各個的身體素質來量身訂做所需的運動服務,如一名熟齡主婦,因長期做家事讓她肩頸痠痛,甚至還有五十肩導致手常常舉不高,透過惠生藥局據點的預防醫學運動服務,進行肌力訓練,讓肩頸與身體狀況有了大大的改善,可見預防肌少症的高強度與阻力的健康促進運動服務是一大趨勢,也會是社區據點吸引退休後的熟齡族參與的重要吸引力。此外,熟齡族如何強化運動知識與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場域,以及政府如何在現有的各項政策下,制定更多兼顧可近性、可及性及便利性,促進熟齡族與銀髮族預防退化與肌少症的運動場域,都是迎向超高齡社會的重要環節。
關於友善空間部分,調查中發現有55%熟齡者認為老後的居住環境需要調整,而這也意外呼應了國健署調查統計,65歲以上的老人每6人就有1位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而跌倒更高居65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二位!而室內易發生跌倒的前三名依序為:臥室、客廳與浴室;室外易發生跌倒前三名依序為:街道或路邊、公園與運動場、菜園或農地。因此不論是居家環境與銀髮族參與的場所,都應重視友善空間的規劃設計,如無障礙空間,預防跌倒的止滑、扶手、照明等修繕規劃,以及預防火災的防煙偵測器與用電安全等。而上述這些居家或銀髮活動場域所需的友善空間修繕規劃,亦是弘道基金會近年來推動居家安全修繕服務的最主要項目類別,尤其友善空間規劃與修繕並非一時的,如何定期追蹤、適時汰換也是很重要的觀念。
此外,長期觀察社會趨勢與服務培力的串門子社會設計執行長黃珮婷也分享,這一次一起踏上熟齡生活報告書的爬梳之旅,便是期待匯集熟齡聲音,激盪出更多服務設計火花,特別是政策制定和服務推動者,創造熟齡設計新頁。而熟齡生活調查報告帶出的議題面向,對於一群已深耕在地據點發展的社區幹部而言更顯重要,中華金點社區促進聯盟常務監事洪禮錝也深有同感,並提出, 熟齡的生活經驗、教育、消費、喜好等等有別於目前的高齡長輩,因此我們需要更加理解,這群人的樣貌、生活期待,未來有助於社區據點之服務推動,設計更符合世代需要的社交互動場域。
現在,你準備好如何迎接人生後黃金時期的生活了嗎?歡迎大眾和對高齡議題有興趣的人一起來了解這份報告,期待社會有更多對話、思考和共創新行動!
有鑑於此,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串門子社會設計有限公司以及社團法人中華金點社區促進聯盟三單位共同針對「社會支持」、「健康促進」、「退休生活」、「經濟安全」、以及「友善空間」五大面向發布一份「熟齡生活調查報告書」,希望透過這份調查報告讓大家在變老之前做好準備,並幫助相關服務提供單位與政府部門能及早思考適切的服務設計,共同活出精采的人生。
這次調查自2021年3月開始針對全國北中南19個縣市且年滿50-64歲的熟齡人口進行抽樣電話調查,有效樣本數為1,000人,男女比例各佔一半,調查在95%信心水準內,抽樣誤差為±3.1%。
「熟齡生活調查報告書」中更發現熟齡族害怕的幾件事情包括了孤獨、沒錢、以及擔心運動不足影響健康、甚至對於自己未來老後的居住環境感到擔憂。
(一) 熟齡與孤單的距離 25%熟齡者認為「社會支持」不夠
調查中發現熟齡民眾有25%的人自認很孤單,對於未來的社會支持度感到憂心,尤其是遇到事情可能找不到人協助,進一步分析這25%的孤獨者人口特徵,發現不易傾吐心事的男性遇到事情的支持度較不足夠,而孤獨感最強烈的又以失婚或單身者為主,佔了50%。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推動以50歲以上熟齡族與65歲以上老人共同組隊的不老棒球聯盟中,現年57歲身為台中飛鷹隊領隊的王惠玲,年輕時在北部從事美髮業,因為家裡奶奶年紀大無人照料,單身且與祖孫情深的惠玲結束北部美髮業工作回到台中照顧奶奶,從照顧中她看見自己奶奶老後失能加上憂鬱纏身,擔心自己老後也會一樣孤單憂鬱,於是透過朋友介紹參加社區志工服務,並進而協助社區成立不老棒球隊並擔任領隊一職。王惠玲提及,透過加入社區志工行列以及擔任不老棒球隊領隊,不僅認識許多新朋友,更讓生活充實豐富,並打出身心健康的老後,避免步入老後孤單憂鬱的困境,她覺得生活有重心對於將步入老年的熟齡族非常重要,更鼓勵熟齡朋友都能走出來多結交朋友拓展生活圈,避免落入社會支持度低的孤單中。
(二) 74%熟齡族表示運動不足!未來更須個別化的「健康促進」設計
本次調查中有74%的熟齡族同意現階段需要更多的運動維持健康,而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臺灣近年來肌少症盛行率約20%,65歲以上長者每5位就有1位因肌力不足而導致生活上的不便,因此即將步入老年生活的熟齡族不僅需要養成運動習慣,更需要增加高強度與阻力的運動來提升或維持肌耐力。因此現有社區據點除了有一般的健康促進活動外,亦需要貼近長輩需求的精準運動,如有因人而異的運動規劃、善用智慧科技監測與運動設備,才能更好的對應退化和預防肌少症的情況。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林博樺執行秘書舉例提及,位於雲林虎尾的惠生藥局,以創新的空間改造,引進日本預防醫學的運動器材,為熟齡族及長輩們各個的身體素質來量身訂做所需的運動服務,如一名熟齡主婦,因長期做家事讓她肩頸痠痛,甚至還有五十肩導致手常常舉不高,透過惠生藥局據點的預防醫學運動服務,進行肌力訓練,讓肩頸與身體狀況有了大大的改善,可見預防肌少症的高強度與阻力的健康促進運動服務是一大趨勢,也會是社區據點吸引退休後的熟齡族參與的重要吸引力。此外,熟齡族如何強化運動知識與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場域,以及政府如何在現有的各項政策下,制定更多兼顧可近性、可及性及便利性,促進熟齡族與銀髮族預防退化與肌少症的運動場域,都是迎向超高齡社會的重要環節。
(三) 熟齡者期待退休新生活 參與社交活動意願高
調查中顯示目前熟齡族的生活以工作或陪伴家人為主,而退休後可能最常去的地方依序為:身心運動場館、健身房與球場占33%,社區活動中心占26%、宗教類型場館占23%,其中有74%的熟齡者希望能自由選擇參加想要的活動並願意付費,而最喜歡參與的活動類型包含:休閒類、貢獻類與學習類。因此服務提供端不論是政府單位、或者是全台超過四千多間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可以針對熟齡朋友的需求作為未來據點的場域規劃或是服務設計的參考,而當熟齡朋友提升付費參與活動的意願時,也代表服務提供單位有較高預算可以研發與推展創新的方案,創造雙贏局面。(四) 「經濟安全」牽動安老歲月 43.7%熟齡族對於未來開支感到憂心
調查發現43.7%熟齡族對於未來的生活支出感到相當憂心,弘道基金會執行秘書林博樺提到從過往的服務經驗中,我們也有觀察到可能出現老年貧窮化或長輩對生活經濟有所擔憂,因此建議未來能結合社區的服務,推動高齡理財相關課程,幫助社區的長者、志工或屆退的民眾,可以提早規劃、提升知能或有充足的資訊而能做好預備。同時持續推廣中高齡的價值貢獻、技術能力的再運用、友善中高齡職場的模式,不僅有機會使長輩再就業而有收入,也能得到成就感和有動力維持健康,而享有自主、尊嚴、安心又精彩的老後生活。
(五) 「友善空間」越顯重要 55%熟齡族擔憂老後居住安全
「熟齡生活調查報告書」窺見未來銀髮族需求與公私部門齊心努力方向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秘書林博樺表示,在屆退或熟齡的年紀,我們會開始面對角色轉換,預備從工作職場退休、預備為自己找到新的生活重心,多數人都是第一次思考及規劃自己的老後生活,而這群未來的新老人對於生活的想法與想像,將成為迎向超高齡社會發展過程中,最無法忽視的重要聲音!我們從本次的調查報告,看見了熟齡朋友有更多自主意識、更多生活期待、更有機會多元選擇。此外,長期觀察社會趨勢與服務培力的串門子社會設計執行長黃珮婷也分享,這一次一起踏上熟齡生活報告書的爬梳之旅,便是期待匯集熟齡聲音,激盪出更多服務設計火花,特別是政策制定和服務推動者,創造熟齡設計新頁。而熟齡生活調查報告帶出的議題面向,對於一群已深耕在地據點發展的社區幹部而言更顯重要,中華金點社區促進聯盟常務監事洪禮錝也深有同感,並提出, 熟齡的生活經驗、教育、消費、喜好等等有別於目前的高齡長輩,因此我們需要更加理解,這群人的樣貌、生活期待,未來有助於社區據點之服務推動,設計更符合世代需要的社交互動場域。
現在,你準備好如何迎接人生後黃金時期的生活了嗎?歡迎大眾和對高齡議題有興趣的人一起來了解這份報告,期待社會有更多對話、思考和共創新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