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
總會
|
2024-07-19
第四屆「銀響力新聞獎」頒獎典禮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前夕,報名件數倍增,獎項競爭激烈
媒體露出
#警察廣播電台:警廣報導勸阻長輩遭詐過程 榮獲第四屆銀響力即時新聞獎優選 #太報:太報摘銀響力新聞獎「專題報導」首獎 《生命終結態度調查》直視善終與安樂死 #政大官網:銀響力新聞獎揭曉 政大新聞系獲特優獎 #鏡新聞:銀響力新聞獎! 鏡電視「照亮迷霧中的你」奪影音首獎 #鏡新聞:鏡電視獲銀響力首獎 《照亮迷霧中的你》失智家庭的溫暖明燈 #新新聞:報導萬華街友澡堂隱形貧窮困境 《新新聞》記者謝孟穎獲第四屆銀響力新聞獎首獎 #民視新聞網:民視異言堂「不老騎士、長者重訓」 雙雙獲銀響力新聞獎-民視新聞 #民視新聞網:銀髮健身、不老騎士!民視《異言堂》連奪2座「銀響力新聞獎」專題優選 #三立新聞網 :第4屆銀響力新聞獎!三立新聞台「新聞深一度」獲首獎 #願景工程 :《即時專送》結合Google Map與時間文字,願景工程蟬聯銀響力新聞獎數位創新獎 #聯合報 :關注偏鄉長輩就醫交通 聯合報獲「銀響力新聞獎」優選 #ETtoday新聞雲 :ETtoday獲銀響力新聞獎  「偏鄉在宅醫療」得網路類即時新聞優選 #青年日報:八大民生新聞「高齡被詐現形」獲「銀響力新聞獎」優選 #八大民生新聞:高齡詐騙現形 八大新聞獲銀響力優選 | #八大民生新聞:八大新聞獲銀響力優選 本屆件數歷年最多 #今日新聞:銀響力新聞獎競爭激烈 340件報名比去年暴增一倍 #華視新聞:第四屆銀響力新聞獎 華視新聞雜誌、新聞高峰會雙獲獎 #教育廣播電台:銀響力新聞獎今頒獎 教廣4件作品獲獎 #台視新聞:第四屆銀響力新聞獎 台視新聞連莊獲獎 #中央廣播電台:央廣「無家者的居住革命」專題 獲銀響力新聞獎優選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主辦的「銀響力新聞獎」邁入第四屆,並於7月19日舉辦頒獎典禮。今年報名件數再創新高,激增至340件幾乎是去年一倍,參與作品的媒體人與相關科系學生亦高達870人次。經由來自媒體與高齡兩個領域專家學者組成的評審團熱烈討論評選下,最終有65件作品入圍,角逐「平面及網路(文字)類」、「電視及網路影音類」、「廣播及網路音頻類」、「大專院校類」以及「數位創新獎」、「調查報導獎」等類別獎項。
    此外,高齡友善社會的推動,除了仰賴媒體影響力外,更重要的是來自國內各地,在不同角落長期深耕,提供多元一線服務的所有單位,因此,今年「銀響力新聞獎」頒獎典禮也特別邀請了深耕銀髮領域的友好單位共同出席,為在場媒體朋友加油打氣外,也希望串起更多對話的橋樑。


銀響力新聞獎 從報名作品看見高齡議題困境與解方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於2021年設立「銀響力新聞獎」,鼓勵國內新聞人對台灣高齡相關議題投入關心,並提供具問題意識與積極解方的報導,促使國人共同關注,進而建立高齡友善社會。在台灣即將迎來超高齡社會的此刻,從今年倍數成長的報名件數中,能看見越來越多媒體、記者對高齡議題展現關注與重視,來自各面向、各角落採訪報導的高齡挑戰、困境與解方,亦看見高齡台灣充滿著正向的無限可能。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董事長王乃弘表示,在今年媒體採訪報導的報名作品中,對於長照、失智、居住安全、經濟安全等議題,仍有相當多的探討,許多作品嘗試以更多元與深入的角度剖析這些難解的議題,探尋更好的解方與平衡;另一方面,也看見在關注弱勢議題外,也重視引領廣大的高齡人口如何更健康、充實地迎接第二人生。最讓人驚豔的是,許多作品從地方創生的角度串連起社區與在地長者的故事,這些來自角落的故事,展現出濃厚的台灣人情味與土地情感,以及生生不息的草根力量。此外,今年也有許多地方新聞台的參與,以深耕在地的角度呈現專屬在地特色的故事與需求,讓高齡議題的傳播更深入大街小巷,一起共創高齡友善社會。透過報名作品的精彩內容,讓我們看見媒體對高齡的關注,然而,我們也更進一步的期待,對於許多容易造成世代對立或族群對立的議題,媒體在追求點閱率外,對於煽動性的內容或標題產出,能更自我約束,降低偏見與刻板印象的標籤化,進而從問題的根源去探討,並尋找社會的共識與平衡,以此展現真正強大的媒體影響力。
    王乃弘也表示,今年特別感謝由王亞維主席領軍的11位評審們,在報名件數激增下,感謝評審們承接起這份辛苦卻重要的工作;同時也要感謝所有贊助支持新聞獎的企業、單位,包含台北富邦銀行、財團法人臺灣民主基金會、安致勤資公益信託社會福利基金……等,感謝共創「一起道老,精彩美好」的高齡社會。
    台北富邦銀行行政長郭佳綾表示,北富銀已連續第三年贊助銀響力新聞獎,期待透過媒體的深入報導,吸引各界正視高齡議題,共同建構更友善的高齡社會。今年北富銀亦透過與弘道基金會合作,持續強化高齡金融安全防護網,包括簽訂安養信託合作備忘錄,整合雙方資源提供便捷可信任的信託服務。此外,雙方合辦之「富足盃」桌遊大賽,由大專院校學子設計桌遊教案,深入社區帶領長者學習金融知識、提升識詐及防範能力,促進高齡金融教育的普及。


報名件數再創新高  獎項競爭激烈
    第四屆銀響力新聞獎徵件範圍為112年1月1日至113年3月31日首次刊播之作品,相較前兩屆延長了3個月,主要是因應下一屆收件範圍預計調整為113年4月1日至114年3月31日。在整體獎項規劃上,大致和第三屆相同,較大的調整是將去年各類別的「突發新聞」再改回「即時新聞」,同時考量高齡新聞的「突發性」、「即時性」新聞較少,因此將「即時新聞」的範疇擴大定義為:事件之新發生、新發現、新發表、新發展、新發明...等,以期能有更多元的作品報名。
    今年總計收到340件報名作品,較去年的179件增加將近一倍,「平面及網路(文字)類」有87件;「電視及網路影音類」有117件;「廣播及網路音頻類」有57件;「數位創新」有10件;「調查報導獎」有29件;大專院校新聞獎」有41件作品報名。競爭最激烈的仍是「電視及網路影音類」,在117件作品中,就有高達67件、近六成是競逐「單篇專題報導」獎項。而「平面及網路(文字)類」、「電視及網路影音類」與「廣播及網路音頻類」的「即時新聞」報名件數亦都有大幅成長,從去年的個位數,增加至二、三十件,其中,又以「平面及網路(文字)類」的32件最多,讓人期待未來將能有更多精彩、優秀的「即時新聞」作品出現。
  
跨領域評審團  肯定媒體報導是高齡社會進步推手
    本屆「銀響力新聞獎」邀請11位分別來自媒體領域及高齡領域的專家學者共組跨領域評審團,邀請目前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王亞維副教授擔任評審團主席。王亞維表示,歐美先進國家從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達14%)進入超高齡社會(達20%)的時間都在15年以上,台灣卻只有7年,因應時間極短。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社會景況,因此媒體的力量特別重要,只有新聞媒體可以帶著觀眾到社會的現場進行實況觀察,提醒國民問題的迫切性;也可以持續監督國會與政府,著手建構完備的法律,落實執行。當然,更需要媒體能夠洞察各種危機,提出前瞻的建議,將「友善高齡」的觀念根植於民眾腦海之中,這也是影響力新聞獎設立的宗旨。值得高興的是,本屆報名件數再創新高,代表關注這個議題的媒體越來越多,更看到從南到北地方有線電視台的報名數量倍增,擴大了地方銀髮族議題的能見度,是本屆銀響力新聞獎的特色。
    本屆「銀響力新聞獎」,高齡領域專業評審包括: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張淑卿秘書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吳肖琪特聘教授、雲林縣私立同仁仁愛之家林金立董事長、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楊培珊教授、銀享全球共同創辦人楊寧茵女士;媒體學界的專業評審則包括:評審團主席王亞維、銘傳大學新聞學系邱瑞惠系主任、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林福岳副教授、世新大學新聞學系陳秀鳳助理教授、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陳怡璇副教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廖澺蒼專任助理教授。
    11位評審老師依著專業類別與迴避原則,進行分組,於4月底分別開會討論各類別評分標準,隨後各自依評分標準進行初審與給分;後續又經「入圍會議」與「決選會議」,評選出最後獲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