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
總會
|
2025-05-09
弘道發表《未來共好報告書》提出因應超高齡社會12個關鍵洞察與共好行動
媒體露出
弘道發表《未來共好報告書》並於松山文創舉辦設計展
提出因應超高齡社會12個關鍵洞察與共好行動


    2025年,台灣迎向超高齡社會之際,也是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成立滿30週年,除持續投入第一線助老服務,更關心未來如何共好。為此,弘道基金會攜手串門子社會設計完成《未來共好報告書》,從梳理過去的社會事件與歷史脈絡後,依著「健康老化」、「優質照顧」、「經濟安全」、「自我實現」、「友善環境」、「人才育成」等弘道六大服務行動面向,邀請弘道內部同仁、外部跨世代與多元專業領域的夥伴展開對話,勾勒未來可能的社會情境與挑戰後,提出超高齡社會未來共好的方向與行動。

因應超高齡社會12個關鍵洞察,弘道攜手六大共好夥伴展開行動

    今(9日)《未來共好報告書》發表記者會上,弘道基金會依六大服務行動面向,聚焦提出因應超高齡社會12個關鍵洞察,並與六大共好夥伴展開行動。
    其中,報告書中指出,「健康老化」面臨的隱形殺手為營養不良,以及極端氣候與天災人禍。為此,弘道與佳格食品集團合作,加入「樂齡營養教育」計畫,除受捐贈佳格營養物資外,也攜手辦理《營養研習班》,強化志工對高齡營養的理解與實作力,從飲食著手,共同打造健康熟齡生活。另,五到六月於台中、高雄的弘道不老食光餐廳更可以享用佳格食品為樂齡族群設計的營養餐食,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輕鬆補充營養。
    「優質照顧」的未來關鍵在於打造安全、療癒且結合智慧科技的生活場域,以及寵物陪伴融入生活日常與長期照顧中。目前弘道透過與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的合作,導入「智慧床墊系統」至居家服務中,協助即時掌握失能長者的睡眠與活動狀況,降低照顧負擔,提升照顧品質與安心感。
    針對「經濟安全」,報告指出高齡詐騙已成新時代殺手,資訊與數位能力的落差則是主要幫兇。有鑑於此,弘道攜手台北富邦銀行共同推動高齡金融教育,透過《富足人生》桌遊與宣導種子講師培訓,協助中高齡者提升金融素養與詐騙防範意識,邁向更自主、穩健的財務生活。
    在「自我實現」中,未來的關鍵議題是打破年齡限制讓高齡者挑戰舞台、創作、科技與生活,以及追求有價值的老化。在這個領域,弘道則是與卡米地喜劇俱樂部合作,持續打造長者專屬舞台【爺奶萬萬說(ㄕㄨㄟˋ)】,以單口喜劇形式訓練長者幽默分享生命故事,打破年齡刻板印象、促進代間交流。
   針對 「友善環境」議題,重要的下一步是社區中有可就近參與且有歸屬感的第三空間,以及消除對年齡的標籤與歧視。為推動社會語言文化轉變,弘道與台灣最大數據分析平台《網路溫度計DailyView》合作,針對媒體中對高齡者的負面語言展開觀察與分析,透過數據與討論,推動語言轉變,降低年齡歧視。
    最後,在「人才育成」領域,亟需關注的是高齡照顧人才的反差成長,以及多元文化與包容性照顧。也因為看見高齡照顧人才的急速成長與多元需求,今年攜手日本 issue+design授權弘道首家引進《失智症的世界旅行指南》中文版教材,將失智症的世界比喻為奇幻世界旅行,並以遊記形式來引導民眾進入失智者的視角,提升社會對失智症的理解與包容。
迎向超高齡社會,「共好」就是彼此的未來

弘道歡迎下載《未來共好報告書》與免費參觀未來共好設計展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李若綺執行長表示,弘道成立滿30週年適巧也是台灣迎向超高齡社會之際,希望藉由發表《未來共好報告書》,邀請產、官、學和社會大眾從看見去改變,一起展開未來共好行動,共創更有韌性、包容與有溫度的超高齡共好社會。今天也特別感謝出席記者會的六大共好夥伴:佳格食品集團、台北富邦銀行、卡米地喜劇俱樂部、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以及來自日本的issue+design,一起加入開啟未來共好的行動。
   李若綺進一步表示,超高齡社會沒有一人能置身事外,未來也不是等待某個人來改變,而是需要我們每一個人來共同塑造,所以5月9日至11日弘道亦於松山文創園區的創意空間,舉辦主題為「這都柑你的事!-未來生活自造所」的未來共好設計展,期間亦有4場主題分享活動,讓民眾能輕鬆、活潑、有感的看懂高齡社會的變化,解鎖12個生活提問與情境,並用AI畫出自己的未來日常,讓每人都能成為改變未來的共好一份子,歡迎民眾免費觀展參與與下載《未來共好報告書》。

★《未來共好報告書》下載連結:https://hondao.tw/off250424c1 

【下方為詳細新聞附件(包括關鍵數字)】 

附件一:
「營養不良」以及「極端氣候、天災人禍」是「健康老化」的隱形殺手

    現今醫療科技發達,以為可以讓人活更久,但讓人驚訝的是65歲以上的人口死亡率竟不降反升,根據行政院人口統計推估,65歲以上人口死亡率,2014年每百萬人13.43人,2024年反而上升至16.5人!《未來共好報告書》中看見,「營養不良」以及「極端氣候、天災人禍」是「健康老化」的隱形殺手。
根據《高齡餐食調查報告》僅6%長者符合國建署營養攝取建議
    根據2024年弘道基金會《高齡餐食調查報告》,超過80%高齡者自覺平常飲食營養均衡,但僅有6%符合國建署每日健康營養攝取量,加上國內獨居人口攀升,許多高齡長者因備餐不便及疾病等因素,即使三餐正常吃,仍面臨營養不良風險。《未來共好報告書》建議未來共好行動,可以從加強高齡者的營養意識、降低獨食風險,並提供個性化飲食建議與健康評估,設計便捷的營養配餐服務,促進高齡者飲食健康。
    弘道除了獨居弱勢長者送餐以及據點供餐服務提供均衡營養餐食外,亦加入「健康老化」共好夥伴佳格食品集團所推動的「樂齡營養教育」計畫,弘道除受捐贈佳格營養物資外,今年也將為熟齡志工及長者辦理18場《營養研習班》,提升其對高齡營養的理解與服務上的實踐力,內容涵蓋「肌力與營養」、「餐盤營養」主題,並結合營養知識、握力檢測與廚藝示範,從飲食出發,共同打造更健康、樂活的熟齡生活。
根據統計65歲以上高齡者面對天然災害死亡指數高
    一般人知道氣溫驟降對長者心血管疾病與健康的危害,但卻容易忽略極端氣候的高溫以及地震、風災也是高齡者健康的隱形殺手,根據內政部2018年公布2014年到2017年天然災害死亡統計資料中即發現,65歲以上長者死亡指數頗高。如屢屢打破最高溫紀錄的夏天即將來臨,根據衛福部統計,75歲以上高齡者發生中暑機率是一般成年人的3倍,主因包含高齡者的體溫調節功能減弱、對高溫環境的感知力下降,以及潛在的慢性疾病影響。此外,台灣與日本一樣位於頻繁的地震帶,但高齡者行動與反應皆較緩慢、風險判斷力也不足,不易自主避難,如2011年的日本311大地震造成逾1萬5千人罹難,其中60歲以上長者占比高達66.1%;此外,地震導致的骨折、心理創傷與社會支持中斷,也易造長者成多重健康傷害。
    因應極端氣候、天災的危害,《未來共好報告書》建議未來共好行動應加強高齡者的風險管理與應變能力,包括改善居住環境,設計更友善的避災空間,並強化社區支持與防災體系,以減少災害對高齡者的影響,保護他們的生命安全與健康。弘道除了於日常社工、志工關心提醒獨居弱勢長者異常氣溫變化與天災外,亦常年進行預防性居家安全修繕避免意外。

附件二:
「安全、療癒與智慧科技的生活場域」以及「寵物陪伴融入生活與長期照顧」是「優質照顧」重要未來
當人和屋子一起變老,安全、療癒和智慧科技輔助的家更顯重要

    根據統計台灣獨居戶,已從2014年底的近32萬戶,激增到2024年第一季的95萬戶,而屋齡30年以上的的老舊房屋數,更於2024年突破500萬戶,較10年前增加近145萬戶。《未來共好報告書》的關鍵洞察指出,台灣老舊房屋增多,高齡者將面臨跌倒風險,以及對極端氣候的承受力較弱,居住環境安全性亟需改善外,一般也容易忽略自然療癒空間,能促進高齡者的身心健康,幫助減輕壓力與疼痛,提供正向心理反應與生理恢復的幫助,如陽光灑入家中或綠色植栽也是一種身心療癒。此外利用智慧家居設備與數據監控,不僅可以降低遠方家人的不安與擔心,也可以改善高齡者的生活質量,尤其未來科技,像是智能床墊和健康監測,也是提升健康與安全的關鍵。
    弘道「優質照顧」的共好夥伴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今年攜手合作將「智慧床墊系統」導入居家服務中,透過床墊智慧系統即時回報中重度失能長者離床、久臥與睡眠狀況,幫助家庭照顧者掌握長者需協助主要時間與可以處理其他事項時間;此外針對重度失能臥床者透過智慧偵測壓力點,也有助於弘道舒適照顧的擺位技巧,緩解久臥身體壓力與避免褥瘡,讓照顧現場多一分安心與創新協助。
台灣毛小孩登記飼養量已高出新生兒近10萬,貓狗成為高齡社會新幫手
    根據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2024年10年調查顯示,臺灣毛小孩登記飼養量,已經超過每年的新生兒人數,2023年貓狗登記數量更高出新生兒近10萬。《未來共好報告書》建議,隨著獨居高齡者增多,寵物也成為情感支持的重要來源,有助於提升高齡者的心理健康,並成為動物輔療與復健課程的契機。但同時也面臨現今照顧需求與文化的挑戰,比如機構規定往往限制與寵物共居的可能性,而剝奪毛小孩成為長照好幫手的機會。弘道於居家服務時就曾協助獨居長者照顧家中小狗,而讓長者願意安心住院接受治療,並有心理支持恢復健康返家陪伴毛小孩的實例。因此未來共好行動可以推動高齡者與寵物共居的政策,並結合動物輔療,讓寵物成為高齡者的陪伴,創造更具情感支持的長照環境。

附件三:
高齡詐騙是「經濟安全」的新時代殺手,資訊和數位能力的落差則是主要幫兇

    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平均每月可使用的生活費用從2013年的12,875元,至2022年提升至16,800元,但同區間通貨膨脹率亦為16.14%,物價也持續上漲。從勞動部統計中亦看見,2024 年 1 至 11 月中高齡及高齡就業人數達 510.4 萬人,較 2014 年增加 80.2 萬人,除了勞動力人口下降促進中高齡勞動人口運用外,通貨膨脹的時代,中高齡者亦需要持續薪資收入才足以因應生存與生活。但,高齡詐騙以及資訊、數位能力的落差已成為高齡者經濟安全的核爆彈!
根據警政署統計,高齡詐騙每日平均有11.5件
    高齡詐騙已成為「經濟安全」的核爆級新時代殺手!根據警政署統計,2023年1至10月,65歲以上群體遭詐騙案件共3,507件,平均每天有11.5件詐騙案件在高齡者身上發生,高齡詐騙類型前三名依序是假投資真詐騙、猜猜我是誰的電話詐騙以及來電假冒刑警的詐騙手法。《未來共好報告書》提及,高齡者的健康情形、孤獨感與財務焦慮使他們容易成為詐騙的目標;加上高齡者對金融資訊的理解存在障礙,不易理解,都讓長者成為詐騙目標。未來共好亟需強化高齡者的金融教育,利用簡單易懂的工具提升識別詐騙的能力;簡化宣導內容,使用圖像化、流程圖和故事案例,幫助高齡者識別詐騙並理解金融產品,並結合數位工具與人際支持,提供金融監控和及時求助功能,有助於高齡者防範詐騙並增強經濟安全感。
    弘道「經濟安全」的共好夥伴台北富邦銀行,自2022年起,共同推動高齡金融教育,從「樂齡金安心-經濟安全未來趨勢調查報告書」提供金融專業見解,到共同推廣「富足人生」桌遊,寓教於樂提升長者識別金融知識和預防詐騙能力。2025年更預計培訓60位桌遊種子講師,舉辦至少180場次「富足人生」桌遊,提升中高齡者對經濟安全的認知。
資訊與數位能力落差,讓長者成為無助孤島
    歐盟基本權利機構曾對國際發出警訊,當數位化快速發展與運用,便可能將高齡者排除在社會之外,使其落入相對不利地位。在台灣也可看見,疫情期間數位能力不足的偏鄉高齡者,無法及時獲取關鍵健康資訊,導致健康風險增加;數位落差更造成重要資訊獲取不均,不僅影響其健康安全,更與社會脫節無法獲取各種最新或即時的提醒與警告,包含預防詐騙資訊。《未來共好報告書》建議未來共好亟需消弭數位落差,讓長者從資訊孤島到智慧連結,支持高齡者適應AI數位時代,加強數位科技普及,提升偏鄉高齡者的數位能力,確保其健康資訊無障礙獲取,實現健康平等。弘道除了關懷獨居弱勢長者時,社工、志工提供最新民生、健康、經濟安全重要資訊外,亦於據點依長者需求開設手機數位運用課程,協助長者與數位接軌,免除落入資訊落差的危機之中。

附件四:
「打破年齡限制」以及「追求有價值的老化」,是開啟「自我實現」的關鍵要素

    「年紀變大最棒的就是能夠自由自在去做想要做的任何事情,成為你想要的人」,這是美國知名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Oprah Winfrey)的60歲生日感言。
比起追求長壽,追求價值老化、創造想要的生活樣子更重要
    隨著全球進入超高齡時代,老化過程從過去強調「成功老化」已轉換到未來將更關注「價值老化」。《未來共好報告書》提及,當人生不再以職位定義,就可以開始追求「想過的生活」,如何「活得有價值」已成為老化過程的新焦點,強調的是內在滿足與自我實現,促進高齡者的心理健康與幸福感。未來共好應鼓勵高齡者設立生活目標,並創造支持性社會環境,推動正向老化觀念,讓每一位高齡者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價值與意義。
打破年齡限制,讓高齡者挑戰舞台、創作、科技與生活,他們可以很厲害
    現今「高齡」不再是生命尾聲的象徵,而是充滿無限可能性和自我實現的階段,打破年齡天花板的限制,給高齡者一個挑戰舞台、創作、科技與生活的機會,他們可以很厲害!比如:來自日本89歲的若宮正子奶奶60歲學上網、80歲學程式設計而成為高齡程式設計師,開設銀髮族電腦沙龍;96歲的西本喜美子奶奶72歲開始學攝影,8歲出版第一本攝影集,創作幽默搞怪自拍,展現創意與自我表達;紐西蘭The Hip Operation Crew為高齡者組成的街舞團,挑戰老年舞蹈刻板印象;台灣的「聖誕老人硬舉大賽」聚集226位熟齡族參賽,挑戰身體極限與肌少症;日本「會上錯菜餐廳」與台灣「幾點了咖啡館」為失智高齡者提供社會參與和認知教育。
    弘道「自我實現」的共好夥伴卡米地喜劇俱樂部,自2023年起攜手打造樂齡新舞臺,舉辦【爺奶萬萬說(ㄕㄨㄟˋ)】,讓長者用時下流行的單口喜劇發聲,訓練長輩用幽默的元素分享自身豐厚故事,演出時讓台下年輕人笑翻、驚呼不已,打破社會刻板印象。2025年希望段子內容倡議更多高齡友善與年齡歧視的議題,並將於8月份展開北中南巡演,希冀從世代對立轉為彼此理解。

附件五:
有歸屬感的第三空間以及消除對年齡歧視,是推動「友善環境」的重要下一步

「第三空間」的營造,是友善環境的圭臬
    高齡友善社會的第一層基礎是友善社區,在最貼近高齡者日常生活的社區中,友善程度成為推動共好的關鍵。社區中的「第三空間」概念,為構築友善的未來環境提供了關鍵指引,尤其是在超高齡社會的今天,超越單純的物理環境,成為人們的情感棲息地和社交支持網,讓高齡者放慢步調、建立信任關係,並感受到持續的歸屬感,使其在工作和家庭之外仍擁有豐富多元的社會生活,像社區據點、大樹蔭下、連鎖便利商店或咖啡店都有機會成為社區第三空間。其特性包括:慢生活的氛圍營造、開放交流的社交互動、方便到達的便利交通、營造歸屬感的包容文化、以及讓身心能安頓的心靈與精神上的棲息地。《未來共好報告書》建議未來共好的行動是打造日常街區中的第三空間,讓高齡者就近參與、有歸屬感,保持健康愉悅,不同世代共處,創造社群連結。
英美研究媒體對老年負面描述為正面的6倍!有害語言及年齡標籤與歧視扼殺友善社會
   年齡歧視全球普遍存在,根據英美語料庫研究(BNC、COCA),析了多達11億字的內容(涵蓋口語、電視、小說、雜誌、報紙等),結果發現整體內容對老年人的負面描述比正面描述多出6倍;根據2023年歐盟調查,45%的歐洲人認為年齡歧視普遍存在,並且針對高齡群體的歧視較2019年增加5個百分點;台灣2022年調查也顯示,超過8成高齡者在消費過程中感受到歧視,尤其對於被貼上「與時尚流行絕緣」、「需要營養保健食品」的標籤,有6成以上長者對此感到不舒服。《美國醫學會》期刊發表研究也指出,年齡歧視對於高齡者的健康和福祉有害,特別是心理健康。《未來共好報告書》建議為縮小年齡歧視的影響,未來共好行動應推動同理心倡議,創建包容、友善的社會氛圍,並提升高齡者在社會中的多元視角和角色,減少負面刻板印象。
    有鑑於全球研究顯示媒體對高齡者負面描述多達正面描述的6倍,看見「語言的溫度」影響極深,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台灣最大數據分析平台《網路溫度計DailyView》成為弘道「友善環境」的共好夥伴,今年將攜手針對新聞語境中對高齡者的負面用詞展開觀察與調查,期望透過數據與討論,推動媒體語言的轉變,降低潛藏的年齡歧視。這合作也成為未來共好設計展中「這樣說,比較好 Flip Lab」展區的核心發想來源,透過翻修語句的互動設計,邀請民眾思考語言對高齡者所產生的影響,更看見一句話的力量,可以限制一個人,也可以重新定義他是誰。

附件六:
高齡照顧人才反差成長及多元文化與包容性照顧,是「人才育成」亟需關注面向

高齡照顧人才的反差發展,產學銜接將是重要關鍵
   根據經濟部2023年報告,預計到2030年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的人力需求將大幅增長,尤其是在長照政策推動下,照顧服務員與外籍看護工數量將大幅提升。雖然全台有43所大專院校設有長照相關科系,但根據教育部統計,107 學年度長照相關科系休退學率為 15.4%,110 學年度為 16.4%,高於大專校院退學率平均值,近五年來醫衛及社會福利類科學生減少約7千人。《未來共好報告書》關鍵洞察指出,高齡照顧人才反差成長中,看見長照領域人才培育仍有挑戰,最主要關鍵是存在專業認同問題,長照服務專業價值不被重視,影響學生進入該領域的意願,進一步加劇人力短缺問題。未來共好行動為透過學校與產業合作,推動高齡科技與創新設計,培養跨領域人才,提升長照產業的專業認同,改善人才短缺問題,並為高齡者提供更高品質的照顧服務。
被忽略的多元文化與包容性照顧,是亟需關注面向
    每個人的老都不一樣!性別、文化、信仰與語言,都是照顧裡不能忽視的真實,在《未來共好報告書》關鍵洞察中看見文化、語言差異於高齡照顧的挑戰,隨著新住民與外籍移工比例增加,高齡照顧服務必須具備跨文化能力,並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以提升服務質量,此外,新住民也面臨長照資源的使用困難,特別是語言障礙,需要增設通譯資源並提升照顧者的文化敏感度,確保照顧服務能夠滿足多元需求。另性別與宗教多樣性的包容也是照顧面向被忽略的環節,如同志高齡者可能面臨歧視或隱瞞性取向的困境,照顧者應具備平等與理解的態度;同時,宗教信仰的影響亦應被考量,提供平等且尊重的照顧。未來共好行動應建立跨文化的照顧體系,尊重並包容不同文化、性別與宗教背景,提升高齡者的生活品質與尊嚴。
   弘道「人才育成」的共好夥伴是來自日本的issue+design,今年由弘道取得首家授權引進在日本備受肯定的《失智症的世界旅行指南》中文版教材,這是全世界第一個以失智症「當事人」角度出發、引導民眾以旅行的形式去理解失智症的世界觀的失智友善專案,除了書籍形式以外也有工作坊形式,用旅遊指南的形式的插圖、遊記方式,讓參與者進入「失智症患者眼中的世界」來深入理解失智症。弘道將透過辦理工作坊並培訓導遊講師,來提升全民對失智症的理解與正向態度,進而消除對失智者的歧視、建立正確認知,鼓勵社會看見失智者的能力與價值,並推動包容性的友善行動,讓更多人願意傾聽、陪伴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