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
總會
|
2024-01-31
弘道輔導推動: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的「共生社區」讓人情味和互助精神成為超高齡社會新解方
媒體露出
國中生幫社區阿嬤抓逃雞、外籍看護文化美食解隔閡、社宅成三代大家庭
弘道輔導推動: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的「共生社區」
讓台灣人情味和互助精神成為超高齡社會新解方

    甫落幕的2024總統大選,因應台灣將於明年(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政策成為各組候選人關切重點。長期投入銀髮領域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也看見,除了重要的長照政策讓老有所照護外,亦需有預防照顧政策相輔,延緩進入長照階段,減緩照顧壓力、化解社會孤獨感並開創新世代老人價值。因此弘道自2020年開始推動與輔導各地形成「共生社區」,藉由跨年齡、族群的自助、互助、共助和人情味,讓社區裡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並能貢獻自己所長,來因應高齡少子化、照顧人力減少和老人獨戶數逐漸攀升等等超高齡社會挑戰。

台灣濃濃人情味互助的「共生社區」是超高齡社會解方
    源自於日本的「共生社區」,是在超高齡社會下照護資金與人力不足而發展出的新思維,並於2016年成立「共生社區社會本部」來推動,其精神是藉由打破「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界線,讓社區裡的每個人都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也能互相認識、幫助,並適時運用政府照護資源,化解孤獨無依、無助,一起在社區裡好好生活。衛福部因應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2022年頒布的「高齡社會白皮書」更新核定版中,也將「營造在地共生社區」納入因應的行動策略之中。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表示,在臺灣推動共生社區模式有兩個優勢,其一是這精神就像回到台灣早年富有人情味的互助社會一樣,其二是全台已有近5千個社區據點可以做為推動共生社區起點。尤其近年發現預防照顧第一線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正面臨服務對象與志工雙重老化,以及潛在服務對象不易走入據點而面臨轉型難題;加上弘道服務過程中亦深感,在地服務需要在地人和單位互相認識,才可能進一步串接並發展互助網絡。因此2020年弘道即開始推動「共生型據點培力計畫」,迄今除了弘道已成立9個共生據點外,亦集結國內實務專家、老師籌組共生教練團,持續陪伴與培育31個社區據點以及在地社區組織發展「共生社區」模式。
    李若綺進一步表示,很感謝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贊助支持「社區創新共生據點深耕培育計畫」,輔導社區推動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因地制宜,藉由適合在地人文和需求的活動、服務設計,讓社區裡的人不分年齡和族群共同參與,彼此認識、促進互動交流,進而回到有人情味,彼此互相關心、幫助的台灣社會,有需要的時候,每人都可以伸出援手,也可以貢獻自己專長幫助他人或社區人事物,讓住在社區裡的人都可以安居並獲得歸屬感、幸福感。

弘道用社區的「好客廳」串起人情味,讓社會住宅變成三代互助的大家庭
    現代人越來越多選擇住在大樓社區中,很常住在同一層樓也互不相識,更無法互助,但共生社區的推動可以讓大樓中的每一戶不再是孤獨戶。弘道基金會2020年承接高雄市青銀共居的大同社會住宅一樓空間的社區據點,以社區客廳為概念成立「林投好客廳」,開始於社宅大樓和在地鄰里推動共生社區,空間設計有開放式廚房、孩子圖書遊戲區和活動區等等,活動設計除了日常據點活動外,也規畫多元的跨代活動和店家住民專長經驗分享等,讓老人、青壯年和小孩都樂於參加,促進居民彼此認識、互動,進而成為跨世代共融的共生社區大樓。如小孩放學後可以先到林投好客廳,長輩會幫忙看顧陪伴寫作業,讓年輕父母很感謝讓他們不用趕時間接送;長輩或青年住戶也會彼此分享拿手料理或食材;社區青年也會幫忙長輩所需如手機教學等等;喜歡種植花花草草的阿公阿嬤們更自發設立澆花排班表,讓社宅一樓的花園永遠綠意盎然。
    瓊玉媽媽分享說,大家彼此認識,臨時有需要的時候也可以有一個安全的托兒空間,真的讓人很安心。衡英奶奶也提及,來到這裡和鄰居、青年、小孩都會有互動,有好吃的東西會彼此分享,有需要幫忙看小孩一下,或者手機有問題要問,都可以找到人互相幫忙,很喜歡這裡濃濃的人情味,不再覺得好像被隔離獨自生活的疏離感。

用「桌遊」做為推動共生社區起點
讓台東偏鄉的老人、孩童變成玩伴和生活好伴
    台東鹿野的瑞隆社區是典型青壯年人口外流嚴重的偏鄉農村,社區居民主要就是老人和小孩,為了減少代溝和疏離問題,希望藉由推動共生社區來化解問題與增進代間互動。弘道輔導後,因應社區老小居多的現況,第一步就是打開據點的門歡迎孩童、青少年一起來和老人玩桌遊,暑假時也舉辦老幼營隊活動,第二步就是在據點空地一起養雞,讓老人分享過往記憶。短短兩三個月後,社區中的老小不僅彼此認識了,還會互相幫助,像放學後小朋友會來到社區做功課;老人家聽不懂據點上課內容,小朋友會幫忙教長輩;老人家發現社區的雞跑走了,國中生還會幫忙抓回來。
    70多歲的麗珠阿嬤說,有小朋友來據點之後就比較熱鬧了,不然平常會來的或互相關心的就只有我們老人,寒暑假小朋友來的時候,據點上課聽不懂的時候,他們也還會教我們,感覺就像自己的孫子一樣。社區據點幹部們也分享說,以前社區裡的國小、國中學生,不太會跟長輩們有交集,自從用桌遊和營隊活動邀請他們來到據點後,慢慢跟長輩認識也有互動,走在路上還會主動跟阿嬤們打招呼,還會關心對方。像有次據點養的雞逃跑了,那天剛好是假日工作人員都不在,社區一位阿嬤發現後,有國中生就主動幫忙把雞抓回來,而這兩位剛好就是在據點桌遊活動而認識的,這就是我們這個老人、孩子多的社區,想要看到老幼互動、互助的共生社區。

大樹下的「美食Party」打開花蓮干城 跨族群居民的味蕾和心門
開啟連外籍看護也能一起好好生活的共生社區
    位於花蓮吉安鄉的干城村有原住民、外省人、閩南人、客家人、新住民等等,近年來也增加多位印尼籍看護工,在地據點的花蓮縣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干城站,希望藉由弘道輔導推動的共生社區思維,讓社區居民和外籍看護互相認識不同飲食、生活習慣與文化差異,帶動互相接納尊重不同文化的共融氣氛。經過集思廣益討論後,決定在社區舉辦「大樹下的人情味主題活動-美食party」,邀請社區中印尼籍看護擔任親善大使,穿上傳統服裝、烹煮家鄉美味佳餚並介紹印尼文化。美食香氣果然成功吸引人群,居民大快朵頤時不僅打開味蕾,也打開話題和心門,甚至還有居民主動加入分享自己種的蔬菜。此外據點也邀請外籍看護擔任講師助教,協助介紹異國文化,讓居民用不同方式來認識異國文化,讓彼此認識。
    居民分享說,有這種活動讓大家更了解印尼的穿搭及飲食文化,社區的原民長輩們看到活動,也自動穿上族服來參加,這種多元融合的感覺真的很棒!來自印尼的看護工阿麗,平日都會陪著高齡91歲的鄭爺爺前往干城站上課,自從阿麗搖身一變成了上課助教,協助社區居民學習印尼當地的飲食製作和文化,讓阿麗覺得被看見價值的喜悅外,就連鄭爺爺看到平常照顧他的阿麗站在台上也覺得驕傲。
    花蓮家照者協會干城站總幹事林慧絢分享說,透過幾次大樹下人情味的美食和文化交流的主題活動,讓在地居民認識長者身邊的外籍看護家鄉文化,也看到彼此之間的共通性和差異性,打破了原本的隔閡,以及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的界線。很開心看到推動營造共生社區後,不管是哪個族群甚至是外籍看護都能成為社區的一份子,一起創造多元共融、互助的社區。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今年也將舉辦一系列的共生社區分享會、工作坊和展覽,歡迎有興趣的民眾、社區、單位組織連結弘道官網查詢,或電洽04-22060698分機623。

【開箱】這是人人都想住的地方?!介紹充滿人情味的共生社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cCwvRrTF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