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92歲的阿木阿公與90歲的阿梅阿嬤,是港墘據點內唯一的高齡夫妻檔。儘管阿梅阿嬤左眼裝有義眼、視力有限,仍堅持親手折粽葉、包粽、綁繩,展現長輩們用雙手參與、回饋社區的精神。除了包粽亦有應景適合長輩們參與的端午趣味競賽,如陸上行舟和丟沙包的沙站端午等等,讓社區熱鬧過端午,也重新編織起港墘社區的溫暖與凝聚力。
【長者們化身「老師傅」手把手教包粽 紙龍舟拔河逗趣登場】
現場一早就聚集志工與社區長輩們,大家分工有序地進行備料工作,有人細心洗粽葉、調味炒料與備料,也有人準備粽繩與竹籤,氣氛熱絡。場地中央擺設的一張張長桌,坐滿熟悉包粽手藝的「老師傅」,桌面鋪著報紙,整齊擺放著粽葉、繩子、糯米、香菇、滷肉等各種餡料。長輩們圍坐在桌邊,有的俐落包粽、有的邊包邊教導在場其他的長輩,彼此相互學習與合作。不久後,數大鍋滾水準備就緒,將包好的粽子整理成串,再小心翼翼地吊掛、入鍋水煮,隨即傳來陣陣粽葉與滷肉香氣,令人食指大動。活動場地更別具巧思,在帳篷下方設置橫桿,將一串串現場所完成的粽子高高吊掛,像是一道節慶裝飾,也成為活動現場最吸睛的風景之一。
活動過程中還穿插趣味競賽-「陸上行舟好運到」,以龍舟造型紙板為道具進行拔河比賽,「龍舟」會隨著兩邊拉力前後晃動,彷彿在水中激戰,場面既緊張又逗趣。歡呼聲、加油聲此起彼落,讓活動增添活力與趣味。除了包粽與龍舟遊戲,現場也設計多項互動關卡,讓長輩們玩得不亦樂乎。像是「沙戰端午」丟沙包挑戰,考驗眼力與反應力;還有長輩們最愛的「老歌歡唱」時間,大家輪番上陣,唱出熟悉的旋律與回憶,現場笑聲與歌聲交織,洋溢著節慶的溫馨與熱鬧。
【9旬左眼義眼嬤開心與92歲先生攜手包粽 開心重拾和傳承好手藝】
今年92歲的阿木阿公與90歲的阿梅阿嬤,是東石港墘據點內唯一的夫妻檔。阿梅阿嬤因病目前左眼裝有義眼,儘管視力有限,她仍親自折粽葉、舀糯米、綁粽繩。動作雖然緩慢,但每個步驟都堅持親手完成,讓人十分敬佩!阿梅阿嬤回憶說,自己年輕時就習得包粽的手藝,每逢端午時節總會親手包粽,分送給親友或鄰里們分享,這是那個年代的日常。但隨著年紀漸長、子女們北上出外工作、加上現在多半都直接購買現成的粽子,像這樣的日常也逐漸消失。透過參與這次的據點活動,讓阿梅阿嬤重拾包粽的手藝,還能把手藝教給其他人,讓她覺得特別開心與充實!
阿木阿公與阿梅阿嬤是去年才開始到弘道東石據點上課,起初出席不定,近幾個月才逐漸穩定參與。他們將據點視為生活重心,也讓遠在北部的子女更加放心。阿木阿公在運動課程中總是特別賣力,阿梅阿嬤則一邊陪伴、一邊叮嚀,兩人並肩而坐的畫面,也成為據點裡最溫馨的風景之一。
他們的參與不只代表個人生命的活力延續,也象徵著社區據點不只是課程空間,更是一個讓長輩安心老化、彼此情感互助的重要基地。活動現場兩人一同包粽的身影,也讓在場民眾深受感動,這樣的互動,不僅讓傳統技藝得以傳承,也讓平日各自忙碌的社區居民,擁有難得的聚首與交流,在節慶中重新找回彼此的熟悉與連結。
【弘道守護嘉義偏鄉長者,籲民眾愛心支持「兩代老照顧支持計畫」】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嘉義服務處張儀芬處長表示,端午前夕舉辦社區長者包千粽傳情活動,不單單只是讓長者重溫佳節過往美好回憶,更重要的是讓長輩們不只是「接受服務」的對象,而是以雙手與經驗,引領大家一同完成這場社區共作,傳承了粽香好手藝,也編織起港墘社區的溫暖與凝聚力。
張儀芬也進一步表示,在全台最「老」的嘉義縣,隨著人口外移,有越來越多家中兩老彼此照顧,或者兩代皆已年老互相照顧情景,日常生活與照顧都需要適時協助,以避免孤獨無助困境。弘道嘉義服務處持續推動「兩代老照顧支持計畫」,提供物資、到宅、身心照護與社會參與等多元服務,陪伴家庭走過照顧歷程。
東石鄉林俊雄鄉長表示:「偏鄉高齡化社會的照顧議題,需要大家共同關注與投入,感謝弘道在地推動這麼有意義的計畫,也邀請大家一起用行動支持,陪伴長輩安心生活、溫暖老後。」港墘社區發展協會林瑩展理事長也分享:「感謝弘道長期在港墘社區深耕,不僅讓長輩們在節慶活動中,能重溫幸福滋味,也透過參與與付出,讓大家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社區也因而更加凝聚、有力量。」誠摯邀請社會各界共同關注與支持「兩代老照顧支持計畫」,讓長者在「嘉」安老。愛心捐款請洽:05-3103616,或上弘道官網:https://hondao.tw/news25051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