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服務
弘道服務
人才育成
共生社區培育計畫
近年來,弘道觀察到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在穩定推動十多年後,面臨了共同問題是服務對象與服務提供者的雙重老化,並且志工人力有限、潛在的服務對象也不容易走入據點,這樣的情況將形成據點參與的群體逐漸限縮、服務的提供也無法銜接的危機。

為了探索屆退的熟齡族群與高齡世代的需求差異以及對未來生活的想法,弘道與友好單位共同發布熟齡生活報告書,從調查中我們發現熟齡族未來期待的活動場域包括運動健康場館、身心療癒場所以及社區活動中心為最多,表示社區場域仍然是未來熟齡者的重要活動空間,可以加入更多期待的元素,發展適宜的參與型態;有選擇性、可貢獻、具有健康及休閒療癒都是熟齡族群的期待,因此如何使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服務轉型重新找到更契合在地性的需求議題、提升互動功能、打破冷漠族群,更是無法忽視的挑戰。

於是弘道在2021年開始規劃新型態服務,除了積極推動直營共生服務場域之外,也著力執行「共生型據點培力計畫」集結國內實務專家、老師籌組共生教練團,開始陪伴與協力更多其他在地社區組織發展創新據點模式,將過去的傳統服務再設計,結合日本的共生概念,嘗試創造可以提供全齡服務的實體場域,想創造由大家各自貢獻力量「以居民為主體的共生社區,透過空間優化及服務再設計,期待讓照顧不是專業的專責工作,而是社區一起來,在這個空間中不論是高齡者、初老、屆退族或是一般民眾,都是其中的參與者,每一個人都有適合貢獻、可創造連結的互動。


【弘道的共生理念】


弘道推廣之共生社區核心精神是以居民為主體,進而關注與發展五大重點,「包含開放參與、自主價值、多代多元共融、互助網絡、永續生活,」回應在地需求或生活議題,創造一個支持社區所有人一起好好生活的地方,不分年齡與群體,歡迎每位長者、身障者、兒童、婦女、年輕人、移居者...都能在這裡找到角色、價值與支持,共同塑造有溫暖、跨齡的共感生活,促成主動、互助的社區生活樣態。
【共生小百科】
「共生社區」是發源於德國及日本的共生社區模式,被各界認為是臺灣面臨高齡社會時,推動社區照顧模式可積極參考及學習的模式。共生社區的核心精神是實踐在地安老、友善社區照顧的一環,主要是希望透過在地組織發掘在地照顧需求,再由在地組織針對在地需求,進一步結在地資源來發展出在地的服務,而這些資源的連結不僅包含過去傳統社區照顧所含括的專業照顧服務外,同時也包含在地的各項資源,由社區居民、企業組織(店家)、其他民間組織、地方政府、專業團體等共同組織資源網絡。

在照顧服務部分,推動共生社區的在地組織必須要連結多元的跨領域組織,共同參與在服務網絡中,發展出屬於在地的資源網絡,如此才能夠滿足在地居民的多元需求,建構一個「可以繼續生活在過去熟悉的地方直到最後」的服務模式。

※以上資料參閱自《地方創生下的老後生活:共生社區照顧模式的八大關鍵策略–梁鎧麟, 詹弘廷》

【共生案例分享】
● 
「碇內社區咖啡香,有朋來自各方」

一共生元素:開放參與、多代多元共融、永續生活
→服務成果:
  位於基隆市暖暖區的碇內社區打造有特色的「小碇行動咖啡車」且設置在開放空間,吸引經過的社區居民注意,透過咖啡會友拉近居民與社區的連結,以及有助於更多在地民眾在此停留和開始建立關係,創造貼近生活的交流場域。

  行動咖啡車的運作,不只提升社區產業的銷售,在社區的經營上有實質幫助,也讓社區在計畫的推動上能夠永續發展。

  碇內社區結合行動咖啡車,辦理更多元的活動,帶動小朋友、年輕人及親子的參與,打破社區據點印象都是長輩才會來參加,讓社區朝著多代多元共融的方向發展。

觀看更多的共生案例故事